抗衰历史沿革与历程
1. 预期寿命与健康寿命的差距扩大
(1)自1960年以来,全球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19年,但健康寿命(即无重大疾病或失能的生命年限)并未同步提升。在延长的寿命中,约50% 的时间处于健康欠佳状态,尤其老年人面临慢性病、失能等问题;
(2)例如,中国60岁以上人群平均带病生存期达8~10年,医疗支出占老年人消费的22%;
(3)全球非传染性疾病(如心血管疾病、癌症、神经退行性疾病)占疾病负担的69%,成为健康寿命的主要威胁。
2. 抗衰老市场的潜力
(1)到2035年,全球抗衰老干预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00亿美元,技术创新(如基因编辑、药物研发、细胞疗法) 正推动健康寿命的延长。
(2)例如,CRISPR技术已实现衰老细胞靶向清除,AI药物研发效率提升300%。
CRISPR(Clustered Reeular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,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)是一种源自细菌天然免疫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,通过RNA引导的DNA内切酶(如Cas9)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精准切割、插入或修改,被誉为“基因剪刀”。
根据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的多项研究(如2022年《老龄化与健康全球战略》、2024年《健康城市》报告),延长健康寿命需通过以下四大核心策略:
1. 投资疾病预防与早期干预
(1)全球仅2.8%的卫生预算用于疾病预防,而预防措施(如老年健康早筛、认知训练)可降低30%~40%的慢性病风险;
(2)中国需加强老年医学能力,目前仅1/3医院设老年医学科,老年医患比不足1:10000。
2. 推动跨界合作与创新生态
(1)医疗以外的行业(如科技、金融)可通过适老化产品(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)、养老服务模式创新(如社区养老网络)参与健康老龄化;
(2)例如,游戏公司开发无障碍控制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。
3. 优化健康城市与社区建设
城市是健康干预的关键场景,通过改善环境(如减少空气污染)、提升医疗可及性,可在全球范围内增加200亿~250亿年的高质量生活。
4. 赋能个人健康管理
推广“四维健康”框架(身体、心理、社交、精神健康),结合数字化工具(如健康监测APP)提升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。
1. 《柳叶刀》研究支持的生活方式干预
(1)坚持不吸烟、少饮酒、健康饮食、积极运动四项习惯,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44%,即使存在“短寿基因”也能延长寿命4~5年;
(2)例如,60岁以上人群每日步行6000~8000步,死亡风险降低27%~31%。
2. 技术与政策协同作用
(1)平价抗衰产品(如NAD+补充剂)的普及可减少22%的医疗支出,并推动健康公平;
(2)延迟退休与提高生产率是应对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必要措施,例如德国需每周增加5.2小时工时以维持生活水平。
坚持做好4件小事真能延寿。
2023年,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《机叶刀·老年健康》(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)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涉及超过36万名平均年龄为65岁参与者的研究发现:坚持4个健康的生活方式,可以大幅降低死亡风险,并延长寿命,即使对于遗传风险高的个体也有明显的作用。即:
1. 不吸烟(或戒烟≥5年);
2. 少饮酒(男性≤30g酒精/天,女性≤15g);
3. 积极运动(每周≥150分钟中等强度或≥75分钟高强度活动);
4. 健康饮食(每日摄入≥5种蔬菜/水果,每周≥4次豆类/鱼类)。
主要研究发现
1. 死亡风险显著降低
(1)坚持全部4项健康生活方式者,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2%;
(2)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8%,癌症死亡风险降低21%。
2. 寿命延长效应
(1)与仅遵循0-1项者相比,坚持4项者在65岁时预期寿命延长5.7年(男性5.5年,女性6.0年)。
3. 累积增益效应
(1)每多坚持1项健康行为,死亡风险下降约8%-12%,且不存在性别或地域差异。
实践建议
结合研究结论,可面向公众提炼以下核心信息:
“4×30法则”:每周至少5天做到:
1. 30分钟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;
2. 30%餐盘为蔬菜/水果;
3. 30g酒精为男性日上限(女性减半);
4. 30岁前戒烟或坚持戒烟;
社区干预重点:针对老年人群推广“饮食-运动-戒烟”三位一体健康项目。
此外,2024年4月《循证医学》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35万名欧洲成年人,遵循4种健康生活习惯“不吸烟、定期运动、充足的睡眠、健康的饮食”,在40岁时可以将预期寿命延长5.2年,即使存在”短寿基因”,有这4个习惯的人也能抵消62%短寿基因的影响。
2024年7月刊发在《美国预防医学杂志》的一项研究指出,在任何年龄戒烟部能延长预期寿命,其中年轻人的寿命延长最为显著。65岁以上戒烟的人也可延长预期寿命。在35岁、45岁、55岁、65岁和75岁时我烟的人,与继续吸烟的人相比,预期寿命会增加8.0年、5.6年、3.4年、1.7年和0.7年。
这些研究证明:做好这4件小事,真的有助延寿。
2022年发表于《公共科学图书馆·医学》上的研究发现,仅仅改变饮食,就有可能延长寿命:改变越早,延长寿命将会越多,最多可以延长13年的预期寿命,即使是60岁才开始改变饮食的老年人,也能从中获益。
如果从20岁开始,饮食中添加更多豆类、全谷物、坚果,更少红肉、加工肉类的优化饮食,则有望使预期寿命延长10年以上。其中可以使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分别延长12.9岁和10.6岁。
2023年刊发在《美国医学主任协会杂志》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,纳入了33万多名平均年龄56岁的成年人,发现:与不步行组相比,每周步行90~720分钟可降低27%~31%的死亡风险,约延长6年的预期寿命。
研究还发现,延长端粒可能是体力活动促进长寿的潜在机制,步行对端粒长度和寿命的影响尤为显著。
当然,如果想要健走获益最大化,不同年龄有最佳的推荐步数。2022年《柳叶刀公共卫生》发表的一项研究,对近4.7万余人进行了分析,不同年龄人群的每日最佳行走步数为:
(1)18~60岁每日8000~10000步,降低的死亡风险最大。
(2)60岁以上每日6000~8000步,降低的死亡风险最大。
2023年2月,美国心脏病学会(ACC)官网公布了一项研究,追踪调查了17余万名平均年龄50岁成年人的数据,观察他们从2013年到2018年的健康状况。将睡眠对预期寿命的影响进行了量化,总结出了帮助延寿的5个睡眠“金标准”。
(1)每晚睡7~8个小时;
(2)每周入睡困难不超过2次;
(3)每周失眠不超过2次;
(4)不服用任何安眠药;
(5)每周至少有5天醒来后感觉状态良好。
研究表示,如果人们的睡眠能够达到这5种理想状态,全因死亡风险将降低30%,平均可延寿5年。